浙江八大水系休渔四个月为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114 阅读次数:114

  3月1日,杭州告别连绵多日的小雨,有着50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孔荣夫,也迎来了他一年一度的“假期”。

  3月1日0时起,浙江自北向南的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流域,开启为期四个月的全面禁渔。据了解,今年是浙江八大流域实行统一禁渔的第三年,也是钱塘江流域禁渔的第六年。

  “趁着禁渔期,我们可以好好休整一下,等待7月份开渔,那个时候的鱼更大更肥。”孔荣夫笑着说。

  2月29日,禁渔期开启前一天,位于杭州滨江区钱江三桥上游不远处的渔船停靠点,渔民们都在忙着收拾渔具。堤岸边,几位渔民正用手指粗的绳子奋力拉着木船,边拉边喊的口号,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目光。

  堤岸上,渔民赵小亮正在把一些渔具往一辆三轮车上放,上面还放着船用推进器、浮漂等。“今天晚上后半夜就不让抓鱼了,一直要到7月份。我们今天把一些物件都拿回家,这几个月可以睡个懒觉了。”赵师傅说。

  当你问起,为什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禁渔期时,渔民们大多会对这个“低级”的问题嗤之以鼻。“这段时间是繁殖季,当然要禁渔啦,不然哪来那么多鱼。”渔民钱师傅说。

  “在36月禁渔,主要是因为浙江八大水系主要经济鱼类和优势种的繁殖大多集中在这一时间。禁渔可以确保鱼类在这一关键时期免受捕捞活动的影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产卵和繁殖,进而维持种群数量稳定,防止渔业资源过度消耗。”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研究员赵建告诉潮新闻记者,古诗中所说的“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也正是这个意思。

  浙江八大水系统一禁渔,也是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举措。“浙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长江十年禁渔的范围虽不包括浙江八大水系,但把长江周边、有可能和长江进行物种交换的鱼类保护起来,同样有利于长江生物种群的恢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八大水系禁渔制度和长江十年禁渔不同,苕溪和京杭大运河干流实施全年禁渔,而其他水系禁渔时间统一为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仅4个月时间。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原居林告诉潮新闻记者,由于苕溪因为北入太湖,太湖和长江相通,是太湖白鱼的重要产卵场,已全面开展渔民转产转业工作;京杭大运河主要功能是航运,渔业生产活动较少,因此这两大水系全年禁渔。而考虑到渔民的生计问题,其他流域设置了4个月的禁渔期。

  “一般来说,禁渔期对水产品市场影响不大。”原居林说,目前浙江省水产品供应以养殖为主,捕捞产量在水产品总产量中占比很小。

  “钱塘江这些年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不仅生态在变好,水更清了,鱼也更多了。”赵小亮说,尤其是禁渔期结束之后的7月份,几十斤的大鱼非常多,不少渔民都等着7月份的开渔。

  按照惯例,每年7月1日的凌晨,所有渔民都会守在钱塘江岸边。待围栏的门锁打开,大家就会投入到新一季的打渔工作中。“那天大家都会连夜打渔,一直到天亮之后,收获都颇丰。”有渔民说,不过禁渔期是万万不能打渔的。

  杭州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禁渔期将加强执法巡查和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保持每天至少一次巡查,每月至少一次省市县或与公安、港航、海事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同时密切与司法部门协作,健全行刑衔接机制,有效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

  原居林说,根据监测到的指标,钱塘江里的生物多样性在慢慢恢复,以前捕上来的以人工增殖放流的鱼类为主,禁渔之后,以前已经不太能见得到的鱼类,如胭脂鱼、松江鲈鱼等,又慢慢出现了。

  另外,据赵建的研究,在其他流域,比如苕溪流域,鱼类种类数从78种恢复到了81种,消失30多年的“水老虎”鳡鱼也再次出现在苕溪流域,并恢复形成完整的区域性种群;瓯江口的刀鲚、棘头梅童鱼等代表性物种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禁渔保护了鱼类产卵和幼体发育,促进了水系生态服务功能的增强,比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

  杭州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这些年,江豚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稀有物种也已多次出现在钱塘江。此外,杭州市渔民渔船数量虽然逐年在减少,但捕捞产量却稳步有提升,2021年淡水捕捞产量为1.5万吨,2022年为1.6万吨,2023年达到了1.8万吨。

  如果说,统一禁渔制度的“减法”让八大水系内的鱼儿有了“喘息之机”,那么增殖放流的“加法”则为渔业资源保护和水系生态修复注入了“强心剂”。仅2022年,全省淡水水域实际放流近10亿尾,资源库几何级扩容。

  浙江为了渔业的长期发展,所做的工作不止这些。“比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保护区、完善法律法规以及进行科学研究与监测等等。”赵建说,这些都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