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官宣超级风洞:30倍音速领先世界我们又一次走在美国前面

发布时间:59 阅读次数:59

  前言:风洞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加快飞行器的交付,还能够助力天地往返,为国家进一步减少发射成本,可谓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如今,央视官宣“超级风洞”通过验收,30倍音速领先世界,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实力。本文将通过对新一代风洞性能展开详细介绍,探寻其未来对五代机、六代机、空天飞机、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大型客机所能起到的作用,最后通过对比,得出“我们再一次走在美国前面”的结论。

  自然界的风看不到、摸不着,因而很难通过人力控制大小,而风洞便是通过装置将其变成客观、可控的形态,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模拟出不同的飞行环境,对飞行器进行一系列风洞测试,以此鉴定其气动性能。简单来说,风洞的原理就是利用电动风扇产生连续气流,而后让这些气流围绕着静止的飞行器运动,当然,我们也能采取一些手段来让气流可视化,比如喷烟和油流,此外,风洞还能模拟出寒冷、下雨、炎热等不同天气情况,进而分析出测试对象的空气动力性能,方便后续改进和升级。像我们熟知的发动机,便离不开风洞测试,因此风洞又被称为“航空航天的摇篮”。

  (图解: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简称JF-22高超音速风洞,已经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通过对风洞的大致介绍,我们能知道其对于国家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事实证明,其不光重要,背后还蕴含了极为深厚的意义。截止当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有能力研发风洞,更别提风洞群了。

  然而,我国不光造出亚洲规模最大的风洞群,还传出新的消息,即又一“超级风洞”即将面世。据报道,在国际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结题验收会议上,验收专家一致表决同意通过验收,并评价该风洞的综合性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负责人姜宗林介绍称,“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又被称为“JF-22超高速风洞”,其研发时间最早可追溯到5年前,当时,专家们提出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激波反射性正向爆轰驱动方式,将爆轰波头从“不能用”变为“好用”?就这样,姜宗林带领科研团队一起展开研究,最终造出了这一总长167米的“超级风洞”。

  在一大串介绍词中,所有人的目光被一组数据吸引,即“实验气流速度范围3-10千米/秒”,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军事领域,“高超音速”“超音速”等词都能用来描述飞行器的速度,而这就脱离不了“音速/马赫”这一量词单位,通常情况下,1马赫等于1倍音速,等于每秒340米,换算一下的线马赫。

  在1-2小时内飞遍全球各处,这无疑再一次证明了该风洞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创造性的采用反向轰爆激波驱动模式,这样一来测试有效时长就能延长到100毫秒,超过美国LENS-X等西方国家风洞有效测试时长足足3倍之多,直接甩开了一个数量级,这标志着我们又一次走在美国前面。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不光包括我们熟知的“匕首”等武器,还有空天飞机和亚轨道飞行器,尤其是空天飞机,更是被视为“航空航天的未来”。按照分类,空天飞机有两级,一级能衍生出高超音速侦察机、亚轨道轰炸机、高超音速客机等飞行器,二级则能衍生出轨道轰炸机、太空母舰等航天器。我国著名的

  的一种,有数据显示,其曾在航展上与一众无人机一起亮相,外观看似不起眼,旁边解说词却相当令人震撼,因为其速度达到7马赫,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广东空气动力研究所共同研制,直接达到“高超音速”水平。虽然不少人将其称为无人机,但准确来说,它其实是一个“近空间测试平台”,采取乘波体和曲面隐身设计,拥有两片全动尾翼,重点是,若它真的拥有临近空间飞行能力,那未来便能具备20千米以上、卡门线以下的亚太空区域飞行能力。所以说,当“超级风洞”真正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我国便能够进一步加快空天飞机研发速度。

  对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在此前就详细介绍过,中国可重复使用实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这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不仅能够满足民用运输需求,还能够在必要时刻执行一些军事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环球网发布的报道中,便将其描述为中国版“空天飞机”,从某种角度分析,二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因此,

  ,也可能被运用于民用和军用任务,具有自由自出空间、重复使用等特点。理想状态下,空天飞机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从地球某一次奔赴另一处,加大压缩国际通行时间。不仅如此,未来我国或许也会改用空天飞机运载卫星入轨,提高发射效率、减少成本。

  只不过,就目前而言,距离我国拥有真正“空天飞机”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一领域,美国算得上领先者,其X-37B空天飞机于2010年4月22日就开始太空飞行,比我们早了将近10年,截止当前,X-37B一共进行过6次太空任务,且每一次在轨飞行时间都大幅增加,最后一次甚至

  需要注意的是,在严格定义上,它们并不能归为真正的空天飞机,毕竟还无法凭借自身动力就完成大气层的往返,需要借助火箭等载具帮助。因此,随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们无疑和美国踏上了同一跑道,而就技术水平而言,中国很有可能领先一步研制成功,到时候,我们自然也就不用再羡慕美国有X-37B了。

  从前面对空天飞机的描述中,我们大致也能了解天地往返的重要性,即提高发射效率,有了JF-22风洞,我国便能够

  。虽然这些年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推动航天发射,研制出各种型号火箭,竞争相当激烈,但总的来说,

  ,通过各种改进不断寻求缩减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数量的有效方法。有数据显示,欧洲“阿利安5号”火箭发射一次就要耗费1.65亿美元,每公斤发射费用10313美元;俄罗斯联盟FG火箭的发射成本则达到5000万美元,每公斤7246美元;

  ,即长征3乙火箭发射一次需要花费7000万美元,快舟11号则在6000万美元左右,每公斤发射成本不到10000美元。与之相比,

  。而且,SpaceX公司至今还在不断提升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做准备。由此可见,随着未来发射规模不断加大,我国研发的JF-22风洞,将能够凭借高效的天地往返能力,

  (图解:中国JF12风洞265米的身长能够提供更长的实验时间,明显优于国外同类风洞)

  最早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钱学森和郭永怀带领下,该团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爆轰驱动。当时,美国和苏联率先开始激波风洞的试验,我国虽然在21世纪后才正式开始类似试验,但并没有一味效仿美国机械压缩产生高速气流的做法,而是选择了已经

  ,更具体来说,应该是反向爆轰加卸爆段的方式,其主要通过化学爆炸产生高度气流,相比于前者,后者燃料燃烧速度更快,驱动功率更高。就这样,经过数十年公关,我国终于成功研制出JF-12复现风洞,达到5-9倍音速,实验时间超过100毫秒,是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而后,姜宗林及其学生韩桂来接下了前人“大棒”,马不停蹄开始新一代激波风洞的论证研究,所谓新的一代激波风洞,指的便是JF-22超高速风洞,其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JF-22风洞已经通过专家组论证,或许用不了多久,JF-22风洞就能够和JF-12风洞在同一地点运行。韩桂来表示,在我国两座风洞面世之前,全球仅有美国LENSⅡ与日本的HIEST激波风洞最为先进,而现在,我国光飞行器模型就比对方大很多,到时候,做出来的实验也会更加先进。

  (图解:在钱学森和郭永怀的战略部署下,组建起我国第一支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的科研攻关队)

  ,可直接与国外风洞进行PK。另外,这两座风洞还可以建立起唯一一个覆盖近空飞行器所有飞行走廊的地面气动实验平台,前者为飞行器提供低温等飞行环境模拟平台,后者提供更加极端的条件,如更高的温度。所以,在这两座先进激波风洞支撑下,科研人员将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模拟工作,得出更为可靠的验证数据,推动多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总而言之,我国如今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这几代人的传承与一路攻关。

  (图解:JF-22超高速风洞的研制,将为未来航天器研发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支持)

  不得不说,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的巨大潜力,但不管是JF-12、JF-22激波风洞,还是高超音速武器,

  加上JF-12、JF-22,我国已经建立起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其位于川西山区,累计完成的风洞试验次数超过50万次,荣获1400多项科技进步成果。

  ,不单单是速度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这些风洞还将为五代机、六代机、大型客机乃至航母,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一直以来备受瞩目的长征7号、长征5号等运载火箭都是在风洞群中诞生的,此外,

  。就拿航母来说,其舰岛、尾部在航行期间会产生不少干扰气流,当舰载机接近甲板时,很容易受到干扰难以正常、安全地起降,稍有失误便会发生事故。在航空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航线临界点”来形容此现象。我国辽宁舰也不例外,歼-15进行复飞时,其会以每秒4.5米的速度下降,尽管有尾钩作为保障,但其要想保证安全复飞,必须与舰尾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

  ,即使出现状况,歼-15依旧可以立即升高并重新降落。因此,航母本身产生的气流会直接影响到舰载机复飞成功率,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我国歼-15在风洞中进行了大量着陆操作,并且还进入模拟的夜间以及各种恶劣天气环境下完成起降实验。

  ,直到逐项攻关才能正式运营。更不用说技术无比先进的五代机、六代机了,其必然也离不开风洞。结语:对于中国高超音速武器以及超级风洞的建成,大家还有什么了解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故事。